在藝術的歷史裡,有一位傳奇的藝術家,他不僅是歐洲打工遊學的先驅,也是一個斜槓政治的畫家,甚至他因為賣畫而賺到蛋黃區的一棟別墅,他就是北方文藝復興的德國畫家 — 阿爾布雷特‧杜勒 (Albrecht Dürer),接下來我們簡稱他為「杜勒」。
杜勒是誰?也許你有看過這幾幅作品,《祈禱之手》、《自畫像》以及《野兔》。這個又帥又有才華的畫家,是如何在藝術史上佔有一席之地,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阿爾布雷特‧杜勒 (Albrecht Dürer),1471~1528年
1471年出生在金匠家庭的杜勒,是家中第三個孩子,母親接連生下18個小孩,因為當時的醫療條件不佳,只有3個孩子活到長大,從小就面臨生離死別,讓杜勒格外珍惜家人也一直在尋找生命的意義。
住在紐倫堡的杜勒一家,其實算是新住民,杜勒的爸爸不是紐倫堡人而是匈牙利人,杜勒爸年輕的時候在家鄉學得金匠技藝之後,就帶著一身功夫遊走四海,橫跨歐洲大陸來到紐倫堡,可能是因為這裡的金工市場很活躍,也可能是遇到天命真女他老婆,總之他決定在紐倫堡落腳,結了婚、開了一間金匠工坊,也如願成為紐倫堡的市民。而且杜勒爸的精湛手藝,使得工坊的生意源源不絕,甚至被神聖羅馬皇帝欽點,因為家境不錯,杜勒從小就有機會上學接受教育,並且在爸爸的工坊當學徒。
為什麼紐倫堡的金工市場很活躍?更多紐倫堡的介紹,請看
【德國藝術之旅】紐倫堡城堡 Nürnberger Burg / 帝國城堡 The Imperial Castle
年紀輕輕的天才
13歲的杜勒有一天心血來潮,拿了銀針筆、看著鏡子,一筆一筆地在紙上畫出自己的模樣,類似刮畫的方式用銀針筆在紙上劃出線條,這種方式落筆無悔不能塗改,13歲就能畫出這樣的自畫像,真的是繪畫天才無誤。
1484-13歲自畫像byDürer
儘管爸爸也想將孩子培養成一等一的金匠,但杜勒還是比較喜歡繪畫,15歲的時候,爸爸將他送去當地最大的繪畫工作坊「瓦格穆特大工坊」當學徒,這個大工坊生產各種用於裝潢的藝術品,杜勒在這邊學到了油畫、祭壇畫、濕壁畫、木雕、蝕刻以及彩色鑲嵌玻璃的各種技巧。「瓦格穆特大工坊」跟杜勒家在同一條路上,中間只有隔著幾間房子,老闆兼老師的瓦格穆特(Michael Wolgemut,1434-1519年)是個很有野心的人,怎麼說呢?幾年前瓦格穆特曾到慕尼黑學畫,本來要跟畫坊的女兒結婚但是對方反悔,他將女方告上法院結果敗訴,後來回到紐倫堡,到當時規模最大的繪畫工坊裡工作,這個大工坊的主人兼老師是畫家漢斯(Hans Pleydenwurff,1420-1472年),幾年後老師病逝,身後留下了妻子與年幼的兒子,瓦格穆特見機不可失,立刻跟師母求婚,順理成章的成為大工坊的新主人,並且把這個大工坊改成他的名字,在他認真的經營下,工坊生意規模越作越大,等到繼子長大成人,他讓繼子成為合夥人,兩人還一起跟杜勒的教父合作出版書籍的插圖。
1516-Michael Wolgemut-Dürer3年後杜勒學成,他自行宣布畢業,在畫了父母的肖像當作畢業作品,然後開始四處打工遊學,簡直就是現代年輕人working holiday的典範。
打工遊學的第一人
1489年,18歲的杜勒花了4年壯遊歐洲2000公里,當時移動的方式不像現代可以搭飛機、火車、汽車等交通工具,他有船搭船、有馬騎馬,什麼都沒有就靠自己的”11號公車”,也就是所謂的”雙腿”來行動。
杜勒先花幾天的時間到「法蘭克福」(Frankfurt),在那邊他拜訪版畫家也製作了幾幅木板刻畫,然後搭上船,沿著美因河與萊茵河來到「美因茲」(Mainz)這個城市。為什麼是「美因茲」?因為這裡是第一位發明活字印刷術的「古騰堡」( Gutenberg,1397-1468)的家鄉,由於活字印刷的發明,取代了原本只能人工抄寫的書籍複製法,大大降低手抄的錯誤率與書本價格,對隨後興起的歐洲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科學革命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杜勒在「美因茲」拜訪印刷工坊並且與工坊合作,提供自己的蝕刻技藝。有一天,工坊收到梅姆林(Hans Memling,1430-1494年)的作品《聖母子》要進行臨摹,他立刻被畫作吸引並且決定要親自拜訪大師,安排好行程後他又跳上船,沿著萊茵河直達西北方也就是現在比利時的「布魯日」(Bruges),他在這裡親自見到大師梅姆林並且相談甚歡。事實上,梅姆林幾年前才被捲入權力鬥爭之中,差點賠了夫人又折兵,幸好畫家知道如何”構圖”去符合需求,才讓這筆生意做成。
梅姆林(Hans Memling)
畫家的危機處理
事情是這樣的,義大利佛羅倫斯的「梅迪奇家族」是赫赫有名的銀行家,在歐洲各地都有分行,大畫家梅姆林住的「布魯日」也有一間分行。依照規定,分行長必須每兩年回總行報告營運狀況,有一次,分行長回總部報告的時候,他的部下卻趁機篡奪了分行長的職位,「梅迪奇家族」為了讓分行能繼續營運,就默許了這樣的行為。
但分行長這下急了,「難道我的工作要不保了嗎?」他絞盡腦汁的想到了一個辦法,「布魯日當地的畫家已經熟捻油畫這個材料,比起佛羅倫斯畫家還在用蛋彩作畫,他們的畫風精美且真實,而且佛羅倫斯很少人看過這種來自北方的油畫作品,如果我擁有一幅,應該可以彰顯自己的藝術品位,因此得到好名聲,並且贏回原本的分行長職位。」
越想越開心的分行長,跟梅姆林訂購了一幅巨大的祭壇畫,打算放在自己的家族陵墓中,這個巨大的祭壇畫是三幅畫連在一起,就是所謂的三聯畫,中間主圖加上左右兩側像門一樣可以對開的側翼,分行長跟畫家指定要把自己跟妻子的畫像也畫上去,打造他的專屬祭壇畫,分行長打著如意算盤:「雖然分行長的職位被搶走,但我還是銀行的員工,薪資也應該要照發,那就用我的薪資去付畫作的費用吧!這麼一來我就不用從口袋裡掏錢了!」於是分行長吩咐篡位的部下把他的薪水拿去支付畫作費用,並且幫忙把畫寄回來。
這個部下都已經把職位搶走了,怎麼可能乖乖幫他辦事呢?!部下知道分行長的計畫,又打算把畫作搶走,他跑去找畫家說:「畫面上要有我的畫像,我才會按時付款,不然你這筆訂單肯定作不成。」
夾在中間的梅姆林非常困擾,好不容易接到大型祭壇畫的訂單,但是如果收不到酬勞不就作白工?而且「梅迪奇家族」控制了通往佛羅倫斯的海運路線,他也不可能偷偷把完成品運給分行長。梅姆林不愧是大師,他想到一個奇招,兩邊都不得罪,只要畫作完成依約出貨,兩邊之後要怎麼爭他也管不著。於是他跟篡位的部下保證會將對方畫上去,而且是畫在C位,於是就出現了以下這幅作品。
這幅主題《最後的審判》三聯畫,中間那幅畫作中,有翅膀的那位是大天使聖米歇爾,他手上拿著秤正在衡量靈魂,判定該下地獄還是上天堂,畫家把篡位部下畫成秤上跪著的那個人,顯示他的靈魂之重是可以被拯救上天國的人,招牌的齊平瀏海一畫上去果然像極了,部下一看非常滿意,酬勞一分不差的奉上畫家手中,甚至還加碼委託畫家另外畫兩幅自己跟妻子的肖像。
不對啊,分行長指定要把自己跟妻子畫上去耶,他們到哪裡去了?別急,祭壇畫兩側的側翼關起來之後,背面就是分行長夫妻的畫像囉!是不是很厲害,客戶指定條件都有做到喔!
篡位的部下心想「反正祭壇畫都是打開著的,只要不闔起來就看不到分行長了啊!」於是他把畫包裝好,安排運回佛羅倫斯,只是地址不是寫分行長家,而是寫上自己家的地址,打算要放在自己的家族陵墓中。
不過,這幅祭壇畫像是被詛咒般地沒有抵達佛羅倫斯,而是在半路就被海盜攔截帶回波蘭當戰利品,畫作始終沒有踏上義大利的土地。這也許是最好的結局,不然到了佛羅倫斯肯定又掀起一場搶奪戰。這幅三聯畫目前收藏在波蘭的「格但斯克國家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in Gdańsk),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包辦婚姻
故事回到杜勒。拜訪完梅姆林之後,杜勒他又沿著河去到法國的「科爾馬」拜訪有名的版畫家,不過當他抵達時,這名版畫家已經在一年前過世了,失望之餘,杜勒還是跟版畫家的兄弟一起合作幾幅版畫作品,然後杜勒來到現今瑞士的「巴賽爾」繼續打工遊學。
然而,就在他打工遊學正起勁的時候,收到家裡來的一封信,杜勒顫抖著雙手打開信件,祈禱著千萬不要是壞消息,攤開信紙先看底下署名,是爸爸,「嗯,好的,爸爸還健在,嗯?該不會是媽媽怎麼了?」杜勒邊在心中嘟噥著邊讀起信,快速讀完寒暄客套的第一段,接著他映入眼簾的是第二段重點 : 回家結婚。
原來,父母已經在家鄉紐倫堡幫他談好一門親事,是鄰居銅匠的女兒,杜勒這時鬆了一口氣,原來只是要我回家結婚啊,比起失去親人,包辦婚姻根本小事一樁。
仔細的將信件闔上收好,杜勒隨即拿出油彩與牛皮紙,在紙上畫下了自己的肖像,畫中他手拿如薊的花表示”丈夫之貞”,意味著他即將成為人夫,也算是回應父母「我知道了,我會回去結婚的。」由此可知,杜勒的個性相當細膩敏感,他選擇用圖畫來表達心意,而不是直接寫信說明,因為藉由畫作他才能將所有細膩的想法全都表達出來,例如這張自畫像我讀到了幾個暗示,
(1)三年不見,讓父母知道他現在的模樣,一樣俊俏
(2)畫中他穿戴整齊表示有錢買衣服,讓父母放心他過的不錯
(3)藉由作畫讓父母知道他依然技巧高超,這趟不只是出去玩而已
(4)如剛剛所說的,他拿著象徵”丈夫之貞”的花暗示將成為人夫
這樣細心又細膩的個性,要是遇到粗枝大葉、不解風情的人,肯定很受傷且覺得不被理解。幾天後,這幅牛皮紙上的《自畫像》被小心翼翼的捲起並寄回紐倫堡,成為送給未婚妻的訂婚禮物。
寄回定情禮物的杜勒並沒有馬上啟程回家,而是完成《愚人船》的插畫工作,並且聽了《愚人船》作者「布蘭特」(Sebastian Brant,1458-1521年)的建議,來到人文薈萃的法國「聖特拉斯堡」(Strasbourg)為這趟打工遊學畫下句點。
新婚夫妻百事唉…
1494年回到紐倫堡的杜勒時年23歲,準備與15歲的阿格涅斯‧弗瑞(Agnes Frey,1479-1539年)結婚,他將未婚妻的模樣用速寫方式記錄下來。7月7日結婚後開始新婚生活。阿格涅斯的個性大喇喇,粗枝大葉的她總是get不到丈夫既敏感又細膩的心思,兩人完全不在同一個頻率中。三個月後,杜勒又獨自啟程,這次他要翻越阿爾卑斯山,去義大利的「威尼斯」朝聖威尼斯畫派與畫家。
第一次的威尼斯之旅
「威尼斯」這個瀉湖城市,在當時是一個沒有傳統貴族與傳統產業的地方,整個城市由繳稅最多的20個人來管理,當地人主要靠貿易的稅收來獲得收益,當東方與西方的稀有特產聚集在一起,威尼斯的貿易可以說是世界的中心,在這裡的畫家,總是可以買到比其他地方買不到的顏料,也因此「威尼斯畫派」有著色彩繽紛的風格。
杜勒來到威尼斯,當然要拜見當地最有名望的大畫家「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 1430-1516),他旗下培養出藝術天才「喬爾喬內」(Giorgione),以及讓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都敬讓三分的「提香」(Titian),他們的故事我們之後會講。
杜勒這趟威尼斯打工遊學為期一年,隔年1495就乖乖回到紐倫堡開始創業,據當地的法規,必須要結婚才能開設工作坊,這點杜勒已經符合,而這幾年的打工遊學也讓他知道市場的需求,在萬事俱備下他開了自己的工坊,並且設計一款獨特的簽名落在自己每個作品上。
同一年,他認識了身兼人文主義學家與律師的「皮克海默」(Willibald Pirckheimer),兩人都有豐富的知識涵養,思想的頻率也很相近,從此成為一生的摯友,杜勒也為他留下幾幅肖像。
事業的開端
工坊開張沒多久,杜勒就贏來事業的第一春,1496年杜勒接到一個大訂單,是神聖羅馬帝國的薩克森選帝侯–腓特烈三世(Elector Frederick the Wise of Saxony),他訪問紐倫堡的時候委託杜勒替他作肖像畫,接到這張訂單等同於被貴族認可,杜勒的名聲一下子三跳級。這幅肖像畫也成為薩克森選帝侯的最愛,27年後杜勒再次為選帝侯作素描,並且將素描移轉到銅板蝕刻上。
在教父的提議下,杜勒開始製作《啟示錄》(The Revelation of S.John)的插圖,不過,這次他打算要自己出版,藝術家兼任出版人這是史上頭一遭,他甚至已經計畫好要找一個藝術經紀人,幫他把作品推銷到各地去,這種作法也是史無前例的。
這位杜勒的教父名叫安東·科伯格 (Anton Koberger,1445-1513年),他原本也是一名金匠,就住在杜勒家同一條巷子,在杜勒出生的那一年他放棄金匠工作改行當畫家、版畫家以及出版家。他的著名事蹟包含1483年出版的德文版《聖經》,以及1493年跟杜勒老師合作出版的《紐倫堡編年史》,有生意頭腦的他很快便成為德國最成功的出版家,在許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印刷工坊。而教父對版畫經營的商業頭腦也深深影響著杜勒。
教父本來是想找杜勒合作,杜勒負責插畫、教父負責出版,想不到杜勒這一次想要全部都自己來,果然初生之犢不畏虎啊!看杜勒這麼有衝勁,教父也不再說什麼,轉而從旁協助杜勒的創業之路。
有了當出版人的想法之後,杜勒租借了幾台印刷機,並且開始沒日沒夜的設計插圖,1498年初,一套17幅木刻作品完成,其中比較知名的有令人絕望的《四騎士》(The Four Riders of the Apocalypse)。由近到遠,矮瘦骨頭人拿著三叉戟的「死亡」,高壯手拿著秤的「飢荒」,揮舞寶劍的是「戰爭」,最後那位手持弓箭的是「瘟疫」。四騎士頭頂上飛翔著天使,馬踏過的地方不管是平民百姓或是皇親貴族都無一倖免,畫作最下方有點像”同”這個字的就是杜勒的專屬簽名,其實是D+A的合體。
杜勒成功的將文字演繹為圖案,生動地把新約聖經中想要傳達的教義,用疏密有致的線條表現出來,書本左頁是文字,右頁是杜勒的插圖,這本有字有插圖的書一出版就立刻獲得轟動,分別出了拉丁文版與德文版。當時的官方語言是拉丁文,聖經之類的書籍只能用拉丁文書寫,這本《啟示錄》出了德文版非常接地氣,而且有插圖讓不識字的人也能被畫面感動。出版之後鋪天蓋地的讚美蜂擁而至,這本書甚至遠銷到義大利、法蘭西,以及俄國。
杜勒也因為這本書從受人尊敬的公民晉升為紳士階級。當然,在事業的高峰他也不忘紀錄下自己的樣子。畫中人的確有貴族的感覺,黑白線條的帽子跟手臂的袖套搭配,手上還不忘帶著皮製手套,帽子下捲曲有致的頭髮,整齊得跟泡麵一樣好像燙過,鑲有金邊領口的衣服,用一條麻花繩綁著咖啡色披肩,整體色調搭配得沉穩又莊重,相當精緻。
1500年29歲的杜勒再次用畫筆紀錄自己模樣,這次他突破了當時的規矩,改以正面視人。在那個年代,只有描繪上帝耶穌或是君權神授的國王才能用正面的角度來作肖像畫,所以杜勒這樣描繪自己是非常大膽的,信仰虔誠的他,以自身的才能將聖經的內容推廣散播,用插圖方式讓更多人了解教義,他期許自己一項偉大的使命:成為「上帝的代言人」。
這幅《穿著皮衣的自畫像》中,杜勒身穿面料高級且價值不斐的毛皮大衣,嚴肅且清澈的眼神直視著觀者,這幅大膽的自畫像他當然沒有給別人看,而是一直放在家中,直到他死後,作品才送給紐倫堡市政大廳,現在則展示在慕尼黑的老繪畫博物館。總覺得這幅畫看起來像一個明星,班艾佛列克?
慕尼黑老繪畫博物館有許多精彩的作品,更多介紹請看 :
【德國藝術之旅】慕尼黑–老繪畫陳列館 Alte Pinakothek (上)
【德國藝術之旅】慕尼黑–老繪畫陳列館 Alte Pinakothek (下)
父親之死
1502年杜勒的父親過世,由剛滿18歲的大弟「埃德萊斯」(Endres Durer,1484-1555)繼承父親的金匠工坊,而身為家中最大的男子,31歲的杜勒變成一家之主,除了妻子,也要照顧媽媽與弟弟們。杜勒除了自己工坊的繪畫、版畫、書籍插畫、珠鑲嵌彩色玻璃的訂單之外,也憑著響亮的名氣幫弟弟接了不少珠寶鑲嵌設計的訂單,他把事業管理的井井有條,並且招募多位有才華的人到工坊工作,連小他19歲的小弟漢斯 (Hans Durer,1490-1538)也依照興趣被安排到畫坊當學徒。
打點好一切的杜勒就是無法打理好自己的婚姻,結婚多年的杜勒始終沒有生下孩子,在他跟好友來往的信件中,可以了解愛嚼舌根的妻子是如何讓細膩敏感的杜勒感到煩躁,只想逃入工作與繪畫裡找回心中的平靜。杜勒自己下了一個註解「不完美的婚姻不會有孩子」,也許現在看來這句話很不合理,後來的歷史學者也猜測他可能是同性戀,但不管如何,這段不和睦的婚姻,兩人還是一起走到了最後。
就在杜勒的事業順風順水時,遇到了一件大事,有人瓢竊他的作品!下一集,杜勒將掀起史上第一起著作權的官司,想知道來龍去脈,請繼續收看。
下一篇 : 杜勒 | 北方文藝復興畫家,上帝的代言人 (下) 史上第一起著作權官司
延伸閱讀 :
【德國藝術之旅】紐倫堡城堡 Nürnberger Burg / 帝國城堡 The Imperial Castle
【德國藝術之旅】紐倫堡–杜勒之家 Albrecht Dürer Haus
【德國藝術之旅】慕尼黑–老繪畫陳列館 Alte Pinakothek (上)
【德國藝術之旅】慕尼黑–老繪畫陳列館 Alte Pinakothek (下)
【慕尼黑郊區景點一日遊】新天鵝堡 Neuschwanstein Castle
【德國藝術之旅】慕尼黑皇宮 Residence Museum
【德國藝術之旅】珍寶館Treasury、居維利埃劇院Cuvilliés Theatre
【慕尼黑自由行】市區一日遊-路線1 |慕尼黑皇宮、皇家啤酒屋、穀物市場、聖彼得教堂、新市政廳、瑪麗安廣場、美食推薦
【慕尼黑自由行】市區一日遊-路線2 |老繪畫陳列館、慕尼黑皇宮珍寶館、巴伐利亞圖書館、舊城堡、聖母教堂、半日遊景點、近郊景點推薦
【參考書籍】
【世界藝術家舞台 : 瞬間捕捉才懷洋溢的靈魂之美】萬建華編著
【文藝復興很有事!其實文藝復興的藝術家們都非常努力地在求生存】壺屋美麗著